作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来源:中国研硕网 上传时间:2019-10-10 10:53:14
2019年8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学杨汝岱副教授围绕着“国际贸易研究中的网络分析方法”这一主题,为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杨老师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传统的经济学框架主要讨论两部分的内容:第一是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是通过微观计量的方法进行因果识别。只有将上述两者结合好才能进一步指出现实世界中研究对象错综复杂的关系,并同时做到研究路径相互连通。但在现实中,因果识别所要求的独立同分布条件很难成立,研究者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识别研究。此时,社会网络关系就成了对传统框架的重要补充,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在网络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个体在网络位置中,还需要用不同指标去度量个体的位置。杨老师利用Elliott, Golub and Jackson (2014)向学员们展示了网络分析方法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的实例。该文通过社会网络来研究欧洲债务危机中国家之间的债务关系,通过若干网络位置指标的参数计算,推导出债务危机爆发的顺序。
杨老师在第二部分的讲解中,以国际贸易领域为应用场景,向学员们继续展示如何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杨老师以自己与合作者正在从事的“网络与贸易:一个扩展引力模型研究框架”研究为例子,从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向学员系统展示了网络分析在国际贸易中的巨大作用。该研究发现在引入自生贸易网络及相应虚拟距离后,引力模型能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
在第三部分的讲课环节中,杨老师介绍了与合作者的另一篇论文——“贸易网络、竞争中性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该文的研究发现企业贸易网络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但是贸易网络的构建与维持需要长期投入。由于一些非竞争中性政策,民营企业贸易网络相对弱化,竞争能力下降从而引致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出口分化。
在本次讲座中,杨老师不仅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介绍网络关系这一方法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介绍社会网络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运用进一步引导学员理解社会网络在实证研究中的重要应用。杨教师还提出: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经典的经济学方法,更应该有广阔的视野。特别是要能够理解和运用结构模型,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深入思考。
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二维码
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