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来源:中国研硕网 上传时间:2023-06-06 16:27:07
华北电力大学深入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秉承“支撑引领行业变革”的办学思路,突出华北电力大学的能源电力行业特色,探索构建“四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注重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出台,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有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建设。依托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资源,成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吴仲华学院”,与有关行业企业合作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等,有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各自优势,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把科技前沿和实践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学术领军人才。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建立学生进入优秀研究团队机制,推动本科生尽早接受科研训练。建设等系列课程,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创办学术讲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授课或讲座,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基地实践活动以及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报国理想。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有效融合。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依托校理事会单位和“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联盟”等资源,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搭建对接平台,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协同”培养方式,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教学内容更新和教材编写等,使人才培养紧贴行业发展需求。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课教师队伍,着力打造校企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中广核集团公司合作开展“订单 联合”核电专业人才培养,从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开设、讲授,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累计在企业培养1年。目前已培养近千名核电人才,取得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入选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与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面向本科生开放机制,成立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集聚优质资源,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平台,通过竞赛驱动、项目训练,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建设创客空间,支持学生自主设计与创造实践,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多学科协同创新助力专业课程建设。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储能、氢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一批学科交叉、突出能源电力学科特色的新兴专业,增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专业。按照人才培养需求、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全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做精做强必修课、做宽做实选修课、做优做特通识课。设置人工智能、能源物联网、工程管理等学科专业交叉的规划性课程选修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最大限度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导师负责制,努力跨越学科边界、打破学科壁垒,着力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启发讨论、问题探究、项目导向、线上线下等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
拓展国际交流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启动“本科生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本科生国际化虚拟班,设置国际化教育课程模块。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除外语学习外,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增设“国际形势课”“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等课程,将专业学习与国外文化有机结合,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选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注重与具有海外工程项目的电力央企紧密联系,选派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着力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